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设施、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将投影与交通标志相结合的道路交通标志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夜间山路急弯处的投影式交通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2.发生在山路急弯处等事故多发地的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交通警示装置在交通安全问题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交通警示装置大多是传统的交通标志牌,交通标志牌通过图案、文字、箭头等标识向车辆传递准确的交通信息,提醒驾驶员正确进行操作,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
3.现有的道路交通标志牌通常采用反光膜使其能在夜间正常发挥警示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反光膜可能会因耐候性差或其他外界因素而提前失效甚至脱落,由此导致驾驶员夜间在山路急弯处等事故多发地行驶时看不清交通标志牌,从而造成夜间行驶的交通事故。因此,如何确保交通标志牌在夜间正常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投影式交通警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夜间山路急弯处的投影式交通警示装置,该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用蓄电池存储电能以供其夜间使用,通过控制器检测车辆行驶情况,控制点动开关的启闭和投影灯的工作,既保留了传统交通标志牌,又增加了夜间投影路标的功能,有利于驾驶员在夜间山路行驶时能更准确识别路标,降低交通事故隐患。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夜间山路急弯处的投影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标志牌、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弯杆、控制器和投影灯,所述标志牌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设于支撑杆上,控制器设于支撑杆中,支撑杆顶部通过弯杆连接有投影灯;支撑杆架设于距弯道60米处的感应带前方弯道处。
7.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有进一步优选的方案:
8.作为优选,所述标志牌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依次固定在支撑杆上方。
9.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板面沿支撑杆倾斜朝向太阳照射面固定,蓄电池设于太阳能电池板背部。
10.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带内安装有控制投影灯的控制开关。
11.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端并联有极电容c1,电容c2、c3与三端稳压芯片构成稳压模块与c1相并联,电阻r1串联电阻r2,r2的分压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电阻r3并联电阻r1、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端口u1、u2,端口u1、u2连接蓄电池。
12.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控制电路包括端口u1、u2上并联连接的三极管vt3,三极管
vt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三极管vt4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5基极,三极管vt4发射极和三极管vt5集电极连接点动开关s1,点动开关s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6基极,三极管vt6集电极连接定时器,定时器连接三极管vt7基极,三极管vt7集电极和发射极并联投影灯和线圈km1。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能清晰地在夜间通过投影将交通标志显示在路面区域,在山路急弯处等事故多发地警示行驶车辆,有利于驾驶员在夜间准确判断出前方路况,降低交通事故隐患,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15.2.投射的光线采用绿光,人的视觉神经对绿光最为敏感,绿色的路标能更好的引起行驶车辆注意。
16.3.有无车辆经过决定投影灯开关,省电节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17.4.使用可再生能源,无须受限于电力部门供电系统,能耗低,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图;
19.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路原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22.图中包括:1、标志牌,2、投影灯,3、太阳能电池板,4、支撑杆,5、支架,6、第一连接件,7、蓄电池,8、弯杆,9、控制器,10、第二连接件,11、投影路标,12、感应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如图1
‑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夜间山路急弯处的投影式交通警示装置,总体包括结构部分和电路部分。结构部分包括投影灯2、第一连接件6、弯杆8、控制器9、太阳能电池板3、支架5、蓄电池7、标志牌1、第二连接件10、支撑杆4和感应带12,其中,支撑杆4上支撑有标志牌1,标志牌1通过第二连接件10固定在支撑杆4上;标志牌1上方的支撑杆4上通过支架5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电池板板面沿支撑杆倾斜朝向太阳照射面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板3的背面设有蓄电池7;支撑杆4的顶部设有弯杆8,投影灯2通过第一连接件6固定在弯杆8上,投射的光线采用人眼较为敏感的绿光。控制器9安装在弯杆8中;蓄电池7安装在支架5中。感应带12设置在距弯道60米处,感应带12内安装点动开关作为投影灯2的控制开关,支撑杆4设于山路急弯处感应带12前方弯道处。
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图,当车辆在夜间将要通过山路急弯时,先经过感应带12使内部点动开关s1闭合,投影灯2电路接通,触发控制器9内部的延时器件开始工作,控制器9通过延时回路控制投影灯持续工作30秒,若在此时间内无其他车辆通过,电路自动断开,投影灯2停止工作。感应带12中的开关s1与投影灯2及控制器9通过电缆连接,车辆经过后感应带12后,投影灯2将投影路标11投影至弯道区域,即使看不清前方的标志牌1,也能清晰的看到投影在路面上的投影路标11,从而降低夜间行驶在山路上的交通事故隐患。
26.电路部分包括供电电路原理图、控制电路原理图。
27.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路原理图,包括36v太阳能电池板,36v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端并联0.1μf有极电容c1、0.33μf电容c2和0.1μf电容c3,0.33μf电容c2和0.1μf电容c3以及三端稳压芯片sg7815构成稳压模块,同时输出一个电压信号。1.5kω电阻r1串联100kω电阻r2,r2的分压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2kω电阻r3并联1.5kω电阻r1、100kω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端口u1、u2,端口u1、u2连接24v蓄电池。
28.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作为电源为蓄电池供电,与有极电容c1相并联,c1起滤波作用。电容c2、c3与三端稳压芯片sg7815构成稳压模块与c1相并联。二极管vd1起防止电流回流作用,电阻r1、r2相串联,起分压作用,给三极管vt1提供一个导通信号。电阻r3起限流作用,端口u1、u2与图5中的u1、u2电性连接。
29.其工作原理为:当光照足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经过有极电容c1滤波和电容c2、c3与芯片sg7815组成的稳压模块稳压,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电阻r1、r2通过分压提供一个导通信号给vt1,vt1导通,vt2截止,此时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供电。当光照不足时,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产生电能,故无输出电压信号,此时vt2导通,vt1截至,蓄电池给投影灯提供稳定电源。
30.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原理图,控制器控制电路包括端口u1、u2上并联连接的三极管vt3,三极管vt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三极管vt4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5基极,三极管vt4发射极和三极管vt5集电极连接点动开关s1,点动开关s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6基极,三极管vt6集电极连接定时器,定时器连接三极管vt7基极,三极管vt7集电极和发射极并联投影灯和线圈km1。
31.其中,端口u1、u2上并联光敏电阻r9和47kω电阻r4;光敏电阻r9和47kω电阻r4的分压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0.1μf电容c4和100kω电阻r7串联连接;三极管vt3集电极串联一个1kω电阻r6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三极管vt4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并联220kω电阻r5,220kω电阻r5并联47kω电阻r4和100kω电阻r10;三极管vt4发射极串联0.56kω电阻r8连接三极管vt5的基极;三极管vt4发射极和三极管vt5集电极连接点动开关s1,点动开关s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6基极,三极管vt5发射极接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三极管vt6基极串联100kω电阻r11,三极管vt6集电极连接100kω电阻r12,100kω电阻r12并联相互串联的0~500kω滑动变阻器r14、1kω电阻r13、68μf电容c5;定时器管脚分别连接0.1kω电阻r14、68μf电容c5、三极管vt6、0.01μf电容c6和三极管vt7,三极管vt7输出端连接0.1kω电阻r15、投影灯和线圈km1。
32.其中,电阻r4起限流作用,与光敏电阻r9相串联,光敏电阻r9随光照的强弱改变自身阻值,决定三极管vt3的导通与截止。电阻r5、r6起分压作用,给三极管vt4提供一个导通信号。电阻r7、r8、r10、r11、r12、r15起限流作用,电阻r13、滑动变阻器r14通过阻值大小来决定电容c5充电所需时间,以此决定延时时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将延时时间定为30秒。电容c4起稳压作用,端口u1、u2与图4中的u1、u2电性连接。
33.其工作原理为:当光照足时,光敏电阻阻值可忽略不计,此时vt3截止,vt4导通,vt5导通,当未检测到有车时,点动开关s1处于断开状态,投影灯处于关闭状态。当光照不足时,光敏电阻阻值无穷大,此时vt3导通、vt4截止、vt5截止,蓄电池给投影灯提供稳定电源。
当检测到有车时,点动开关s1闭合,投影灯开始工作,此时线圈km1通电,常开触头闭锁,点动开关s1断开,vt6导通,555定时器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通过引脚3给vt7一个导通信号,vt7导通,投影灯两段电压为0,停止工作。
34.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